浇水、施肥、打药……一大早,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城北街道办事处岩峰村5组村民李庆华就来到轮作的烟后油菜地里,开始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。
已是寒冬,李庆华的油菜地却依旧绿油油一片。看着这一地的希望,李庆华露出了朴实的微笑,他搓搓手,手掌心已经布满了老茧。“这满手的茧子,可是我们‘新农人’的军功章!”李庆华声音朗朗。
两年前,33岁的李庆华还是大城市里光鲜亮丽的白领一族。然而,在外打拼的艰辛也让他时常怀念大凉山的自由空气、淳朴民风。因此,2021年,李庆华回到家乡发展,并被推荐为岩峰村村文书。
成为村文书后,李庆华走家串户,倾听群众所想所急所盼,了解到岩峰村的村民有“两难”:一是生活难,“家住山包包,吃水靠肩挑”;二是增收难,“门前无产业,居家难赚钱”。
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,李庆华积极联系对接岩峰村对口帮扶单位会理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,配合他们在村中实施安全饮水工程、建设“标美水窖”、配套田间机耕道路、升级密集型烤房等,解决了岩峰村村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。
设施完善了,就要聚力发展产业。岩峰村是老烟区,虽然自然生态条件优越,但土地零散,种烟技术落实不到位,村民种烟收益不高。
“要想提高种烟收入,就得发展规模种植。”在会理市局(分公司)的建议下,李庆华主动找村两委商议,将全村1235亩闲置土地集中起来,进行适当改造后流转给当地种植户、职业烟农发展烟叶种植。同时,村两委出面协调,回引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23人,投身烟叶种植产业,推动岩峰村成为万亩红花大金元特色烟叶种植村。
李庆华深知,想要搞好烟叶产业,就必须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种植技术。为此,他经常向烟站网格技术员请教土壤培育、精准施肥、绿色防控等技术,细细琢磨、不断钻研,等琢磨透了再向其他烟农进行推广,带动大家落实标准化烟叶生产技术。后来,连技术员都感叹:“李文书现在也是烟叶种植土专家了。”
今年,李庆华自家种植的烟叶亩均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00元左右。烟叶采收后,他又积极响应烟草部门推广的“烟叶+N”多元种植模式,带领村民在烟田里种上了秋豌豆、秋荞等经济作物,实现烟田一地多用、一地多收。
不仅如此,李庆华还牵头成立了烟农互助微型联盟,筹集资金购置烟用机械,不仅形成了烟叶种植规模化效应,还为村民提供了不少灵活的就业岗位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。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如今的岩峰村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改变,路宽了、房子漂亮了、产业变强了,群众腰包鼓起来了、笑脸越来越多了。
岩峰村党支部书记马纯斌介绍,岩峰村已发展成万亩烤烟、千亩秋荞、百亩油菜等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链条,更多的村民愿意留在家乡,也有更多在外的村民愿意返乡创业。
“农村的天地很广阔,我认为岩峰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”经过几年的锻炼实践,李庆华坚信,有村民的积极参与和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,岩峰村一定会越来越富饶,越来越美丽。
原创文章,作者:阿烟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3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