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花剪翩翩频起舞,神工妙手物华成。回春一纸门帏秀,含韵窗前醉月明。”近日,一走进祁艳丽的剪纸工作室,一幅别具匠心的“屏风”便映入眼帘,笔者情不自禁地读出了声。
“这是工作室刚开张时,一个诗人朋友为我题写的诗句,也是对庆阳剪纸的赞美。我索性用剪纸手法制作装裱起来,当成招牌了。”听到声音,祁艳丽连忙起身介绍道。
今年50岁的祁艳丽是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。她不仅是艳丽烟酒百货行的老板,还在当地的锦绣坊文创街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剪纸工作室。
“庆阳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历史悠久,是陇东黄土文化的‘五绝’之一。我和它的渊源,还得从我奶奶那时说起。”祁艳丽说道。在祁艳丽的记忆里,奶奶不仅慈祥善良,而且心灵手巧。一张普通的纸片,经她的剪刀“咔嚓”几下,就能变成傲雪盛开的腊梅、憨态可掬的福娃……看到奶奶这般神奇的技艺,小小年纪的祁艳丽跃跃欲试。没有多余的纸张,大一些的树叶就成了她“创作”的材料;碰到不会的手法,她就缠着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学习。就这样,剪纸的种子自小便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。
在奶奶的悉心教导下,好学的祁艳丽逐渐掌握了普通图案的折纸和剪裁技巧,独立完成的剪纸作品也得到了亲戚朋友的认可和称赞。
“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,我几乎承包了学校的黑板报和艺术板报,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对学好剪纸有了更大的信心。”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,祁艳丽很是开心。
1995年,成家后的祁艳丽和丈夫一起赶集摆起了地摊,售卖小商品。每逢节日,她都会剪一些应景的剪纸当成装饰品悬挂在自己的摊位前,栩栩如生的图案引来过往的人群驻足,给她的小摊增加了人气。
“尤其每年过春节,庆阳人有贴窗花的习俗,我就剪一些吉祥、喜庆的图案送给顾客,慢慢地,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和摊位!”祁艳丽说道。尽管当时剪纸不卖钱,但通过送剪纸,祁艳丽的名气大了起来,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光临,逐渐成就了同行中首屈一指的好生意。
2001年,经过努力打拼,祁艳丽夫妇开起了艳丽烟酒百货行。在店面装修时,她依然不忘把庆阳剪纸的艺术元素融入其中。这种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装修风格,在当时的百货店中还真算得上凤毛麟角。
“香包民俗文化节,让我看到了庆阳剪纸艺术腾飞的希望。”谈到她的剪纸工作室,祁艳丽激动地说道。2002年,庆阳市举办了第一届香包民俗文化节。文化节期间,庆阳剪纸受到了中外专家的高度赞赏,祁艳丽的剪纸作品也实现了艺术品向商品的转变。这份肯定更加坚定了她传承庆阳剪纸的信心和决心。
2003年,在丈夫的支持下,祁艳丽的剪纸工作室正式挂牌。
“在文化节上看到很多艺术家的剪纸作品,我深感自己的能力不足。从2003年开始,我通过赴河南美术学院拜师学艺、参加全国剪纸培训班、举办剪纸艺术交流会等方式,努力提升个人艺术水平。”祁艳丽说道。
经过近20年的努力,在剪纸艺术传承的道路上,祁艳丽获得“庆阳民间艺术大师”“文创产业开发先进个人”“非遗进校园特聘教师”等10余项称号。她的剪纸工作室也从十几平方米扩大到100多平方米。
“头上的光环多了,肩上的责任也就大了,我热爱庆阳剪纸,未来会在这份古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尽自己的微薄之力,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中,让庆阳剪纸这颗瑰宝更加璀璨夺目。”谈到未来,祁艳丽动情地说。
作者单位:甘肃庆阳市局(公司)
原创文章,作者:阿烟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13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