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马场镇哑巴田村,52岁的施德斌和24岁的施继正在田里给油菜间苗,二人虽话不多说,但配合得当。他们是一对父子烟农。
老施,种烟30年;小施,种烟1年。
90年代中期,烟草部门开始在哑巴田村发展烟叶产业,看到姐姐施德英第一年种烟就赚到了钱,老施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种植队伍。这一种,便种到现在。这期间,吃苦耐劳的老施在烟草部门指导下,逐渐掌握了种烟的“门道”,靠种烟养大了三个孩子,盖了新房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。
2022年,小施大学毕业。因为父亲小腿骨折,他改变了到外地求职的计划,返乡和父亲一起种烟。
一个种烟老手,一个初出茅庐,父子间边合作边展开了“较量”。
一开始,老施常把“读书人会种什么烟?”挂在嘴边。小施不服气,铆着一股劲,从烟站借来烟叶生产的有关书籍,每天劳作完就认真自学,不懂的就请烟技员手把手指导。“刚开始觉得父亲种烟没什么稀奇,真正干起来才知道,从育苗到收购,每个环节都大有学问。”施继说。就这样,边学边干,什么时候移栽、怎么防治病虫害……小施都能说得头头是道。
老施种烟主要靠经验,人称“土专家”;小施思维活跃、接受力强,自称“新农人”。
老施认为,种烟只要够勤快,遇上风调雨顺,就能保障收成。可在小施眼里,种烟却是项技术活,翻耕、育苗、移栽、管护、采收,都要讲究节令和方法,只有每一步都做到位,才能种出高质量烟叶。
今年移栽季,平坝区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送来了烟叶定制化生产的技术要点,为不同地块制定了不同的施肥“套餐”。老施不以为然,看过就丢到了一边。小施则逐项研究,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烟技员。
在了解新技术能够平衡土地营养、让烟叶长势更旺后,小施劝说老施按照要点上的标准施肥,可老施仍然固执己见。小施将烟技员发送的视频给父亲看,一边讲解一边劝说。最终,父子俩商量出一个折中的办法——划出两块地,二人搞个对比实验。
说干就干,小施选定了地块,从移栽到每次施肥,他都格外细心,严格按照标准操作。渐渐地,小施晒黑了、变瘦了,他种植的烟叶则变得绿油健壮。从嫩绿的烟苗到茁壮的烟株,老施发现儿子负责的田块,烟株长得更整齐,烟杆更粗壮,叶片也更加饱满健康。
“对比起来,我儿子管理的烟叶,烘烤后质量确实更好。”老施如今明白了,种烟不能一直依靠老经验,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,运用科学的方法。
小施则表示:“其实,7月份时,要不是爸爸观察到烟株的情况,提醒我及时补肥,我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收成。”于是,施家父子达成共识,既要发扬好经验,也要学习新技能。
最近,父子俩将冬闲地种上了油菜:“发展多元化种植,增收的渠道多了,腰包也就鼓了。”他们还盘算着将自家一部分烤房改造升级,准备来年继续“较量”。
原创文章,作者:阿烟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5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