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云霄香烟”一手货背后的“酒囊饭袋”:谁在纵容假烟泛滥?
“云霄香烟”,一个在烟民圈子里并不陌生的名字。它背后代表的,并非高质量的烟草享受,而是猖獗的假烟产业链。近日,关于“云霄香烟”一手货源的讨论再次甚嚣尘上,引发了人们对于假烟治理现状的担忧。表面上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非法生产、销售假烟的窝点被捣毁,但深层原因,却指向了监管体系中那些尸位素餐的“酒囊饭袋”。
“云霄香烟”的泛滥,绝非一日之功。从最初的小作坊式生产,到如今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,其背后必然存在着监管的缺失和漏洞。试问,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真正尽到职责,对生产、流通、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,这些假烟又如何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市场上,流入消费者的手中?

在暗访中,化名“老李”的烟民告诉记者,他曾经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过“云霄香烟”,价格确实便宜不少,但口感和质量却让人难以接受。“抽了几根就扔了,根本不是那个味儿。后来才知道是假烟,真是后悔死了。”老李的经历并非个例,许多消费者在贪图便宜的同时,也成为了假烟的受害者。
假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也对正规烟草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。正规烟草企业需要缴纳高额的税费,而假烟生产者则可以逃避这些成本,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。这种不公平的竞争,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,也使得正规烟草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假烟的生产往往伴随着其他的违法犯罪行为。为了降低成本,一些假烟生产者会使用劣质的烟草原料,甚至添加有害物质。这些假烟一旦流入市场,就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。此外,假烟的生产、销售还可能涉及到偷税漏税、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,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的风险。
那么,为什么“云霄香烟”屡禁不止,甚至愈演愈烈?除了利益的驱动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的疲软。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,对于假烟的打击力度不够,甚至存在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。更有甚者,个别监管人员还可能与假烟生产者沆瀣一气,充当他们的保护伞。这些“酒囊饭袋”的存在,无疑为假烟的泛滥提供了温床。
化名“阿强”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,在某些地区,假烟的生产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从原料采购、生产加工到销售运输,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。而要彻底铲除这条产业链,就需要监管部门付出更大的努力,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打击。

要治理“云霄香烟”的乱象,仅仅依靠一两次的集中整治是远远不够的。我们需要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,加强对烟草市场的日常监管,严厉打击假烟的生产、销售行为。同时,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,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,让他们自觉抵制假烟。

更重要的是,要对那些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进行严厉的问责,让他们为自己的不作为付出代价。只有真正触动那些“酒囊饭袋”的利益,才能让他们真正重视起来,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。
“云霄香烟”的背后,是利益的诱惑,是监管的缺失,更是某些人的纵容。要彻底清除这一毒瘤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需要监管部门的铁腕手段,更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健康、有序的烟草市场,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【来源:环球时报】
原创文章,作者:小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50096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