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烟厂家直接供货“有口无心”?暗访揭开行业潜规则
近日,烟草行业再起波澜,一则关于香烟厂家直接供货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表面上看似惠民的举措,实则暗藏玄机,被业内人士戏称为“有口无心”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记者通过多方走访调查,试图揭开这层神秘面纱。
“福利”背后的利益链
“香烟厂家直接供货”,听起来像是厂家为了让利消费者,减少中间环节,让大家能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正品香烟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。
化名李师傅是一位在烟草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烟民,他向记者透露,所谓的“直接供货”,并非面向所有消费者,而是主要针对一些特定的零售商和渠道。“厂家直接供货,量大价优,这些零售商拿到货后,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。但同时,他们也需要承担一些‘义务’。”
这些“义务”是什么呢?化名王老板,一位经营多年烟酒店的老板,无奈地表示:“厂家可能会要求我们多进一些利润高的、销量相对差的香烟,或者搭售一些滞销品。你不答应,下次可能就没货了。”
换句话说,厂家直接供货的“福利”,实际上与零售商捆绑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利益链。零售商为了拿到更优惠的价格,不得不接受厂家的一些“附加条件”,最终将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
价格迷局:消费者真的受益了吗?

那么,消费者真的从“直接供货”中受益了吗?答案可能并不乐观。
记者走访了几家宣称可以“厂家直供”的烟酒店,发现部分香烟的价格确实比普通零售店略低。然而,仔细对比后发现,一些畅销的、消费者喜爱的香烟,价格并没有明显下降,甚至略有上涨。

化名张女士是一位资深烟民,她表示:“我经常买的几款烟,价格几乎没变。倒是那些我不太抽的、没见过的牌子,价格确实便宜了一些。但问题是,我也不想抽那些啊!”
由此可见,“直接供货”带来的价格优惠,并非普惠性的,而是有选择性的。厂家更倾向于在一些滞销品或者新品上做文章,通过价格诱导,刺激零售商进货,最终达到清库存、推新品的目的。
监管漏洞:谁来保障消费者权益?

在“直接供货”模式下,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,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一方面,由于中间环节减少,消费者很难辨别香烟的真伪。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趁虚而入,以次充好,甚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。
另一方面,由于零售商与厂家之间存在利益捆绑,消费者在维权时可能会遇到困难。如果消费者购买到假烟或者质量有问题的香烟,向零售商投诉,零售商可能会以“厂家直供”为借口,推卸责任。
此外,现有的烟草监管体系主要针对批发环节,对于“直接供货”模式的监管力度相对薄弱,存在一定的漏洞。
“有口无心”的背后:行业转型期的阵痛
“香烟厂家直接供货”现象,实际上反映了烟草行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,吸烟人数逐渐减少,烟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厂家为了应对市场变化,不得不寻求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。
然而,在转型过程中,一些厂家过于追求短期利益,忽视了消费者权益,最终导致了“有口无心”的局面。
要真正实现“厂家直接供货”的惠民效应,需要厂家从长远利益出发,建立更加透明、公正的供货体系,加强质量监管,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。同时,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“直接供货”模式的监管力度,堵塞漏洞,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、放心的消费环境。
只有这样,“直接供货”才能真正成为惠民之举,而不是沦为行业潜规则的代名词。
【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】
原创文章,作者:融儿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47583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