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条!香烟微信购买渠道“气势汹汹”

香烟微信购买渠道“气势汹汹”:监管盲区下的灰色地带扩张

“老李,最近烟抽完了,帮我微信上买两条呗,还是老牌子的中华。” 类似的对话,近些年来在朋友圈里越来越常见。曾经在线下实体店才能买到的香烟,如今却摇身一变,披着“微商”的外衣,在微信朋友圈里“气势汹汹”地兜售。这种现象的背后,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?又给监管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?

“指尖上的烟摊”:微信购烟的便捷与隐患

头条!香烟微信购买渠道“气势汹汹”

无需出门,动动手指,心仪的香烟就能送货上门。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,微信购烟的便捷性不言而喻。然而,这种便捷背后却暗藏着诸多隐患。

首先,货源真假难辨。微信朋友圈里的卖家,鱼龙混杂。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消费者图方便、贪便宜的心理,以次充好,甚至兜售假冒伪劣香烟。消费者一旦上当受骗,维权之路却异常艰难。“张三”就曾通过微信购买过一批“低价”香烟,结果到手后发现口感不对,包装粗糙,明显是假货。想找卖家理论,却发现已被对方拉黑,投诉无门。

其次,未成年人购烟的风险加大。线下购买香烟,商家通常会核实购买者的年龄。但在微信上,这种审核机制几乎形同虚设。未成年人只需简单地支付,就能轻松购买到香烟。这无疑给未成年人吸烟提供了便利,也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。

再次,逃避税收,扰乱市场秩序。正规烟草销售渠道,需要缴纳相应的税费。而微信上的卖家,往往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税收,以低价吸引顾客。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,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,对合法的烟草经营者造成了不公平竞争。

监管困境:线上监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
面对“气势汹汹”的微信购烟现象,监管部门并非毫无作为。近些年来,国家烟草专卖局也多次发文,严厉打击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销售假冒伪劣香烟的行为。然而,由于微信的私密性和流动性,监管面临着诸多挑战。

首先,取证难。微信上的交易记录,往往难以保存和追踪。一旦发生纠纷,消费者很难提供有效的证据。这给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。

其次,监管成本高。微信上的卖家数量庞大,且分布广泛。监管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才能对这些卖家进行有效的监管。这无疑增加了监管的成本。

再次,跨部门协作难。微信购烟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,包括烟草专卖局、工商部门、公安部门等。如何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,形成监管合力,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头条!香烟微信购买渠道“气势汹汹”

堵疏结合:构建健康有序的烟草市场

面对微信购烟这一新的市场形态,监管部门需要转变思路,采取堵疏结合的策略。

头条!香烟微信购买渠道“气势汹汹”

一方面,要加大打击力度,严厉查处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销售假冒伪劣香烟的行为。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,加强对微信交易的监控,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。

另一方面,要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。要通过各种渠道,向消费者普及烟草专卖法律法规,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香烟时要选择正规渠道,避免上当受骗。

此外,也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,例如,可以考虑建立微信购烟的黑名单制度,将违规卖家纳入黑名单,限制其在微信上的经营活动。

“李明”,一位烟草行业的从业者表示,微信购烟的出现,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。监管部门应该正视这一现象,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,构建健康有序的烟草市场。只有这样,才能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又能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,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
微信购烟“气势汹汹”的背后,是监管盲区下的灰色地带扩张。如何有效治理这一乱象,需要监管部门、消费者、平台等多方共同努力,才能最终实现。

【来源:光明日报】

原创文章,作者:金儿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47000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