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大来袭!网购怎么买正品,不再“口出不逊”?
“我真的会谢!”“退!必须退!”“这质量也太离谱了吧!” 近些年来,网购的便利性让无数人直呼“真香”,但随之而来的,却是正品难辨、假货横行的乱象。不少消费者满怀期待下单,收到的却是与宣传图片天差地别的“残次品”,轻则影响心情,重则损害健康。面对鱼龙混杂的网购市场,消费者该如何擦亮眼睛,避免“口出不逊”,买到真正的正品呢?
网购“踩雷”事件频发,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?


“李梅”是一位资深的网购爱好者,近些年来,她没少在网上“踩雷”。“有一次,我在某平台买了一瓶护肤品,说是正品,结果用完之后皮肤严重过敏,后来鉴定是假货,真是气死我了!”李梅气愤地说。
像李梅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。近日,某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网购商品质量问题投诉量居高不下,其中假冒伪劣商品是投诉的焦点。许多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,不惜以假乱真,让消费者防不胜防。
正品难寻?网购平台监管亟待加强!
网购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,本应承担起监管的责任。然而,一些平台为了追求利润,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不严,对商品的质量把控不力,甚至为假货的滋生提供了温床。
“很多平台都说自己是正品保障,但实际上呢?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诿,消费者维权难上加难。” “王强”是一位律师,近些年来他代理过不少网购纠纷案件,深知消费者维权的艰辛。
专家指出,网购平台应该加强对商家的资质审核,建立完善的商品质量追溯体系,对售假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。同时,平台还应该建立便捷的投诉处理机制,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维权渠道。
消费者如何自保?练就“火眼金睛”!
除了平台的监管,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,练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才能在网购的“雷区”中安全通行。
* 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: 在选择商家时,要仔细查看店铺的信誉等级、用户评价等信息,选择口碑较好的店铺。
* 仔细阅读商品详情: 在下单前,要认真阅读商品详情,了解商品的材质、尺寸、功能等信息,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。

* 索要购物凭证: 在购买商品后,要索要购物凭证,如发票、订单截图等,以便日后维权。
* 学会辨别真伪: 对于一些知名品牌商品,可以到官方网站或专柜了解正品的特征,学会辨别真伪。
* 不贪图小便宜: 俗话说“便宜没好货”,不要贪图小便宜,以免买到假冒伪劣商品。
* 善用平台规则: 了解网购平台的退换货政策、售后服务等规则,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维权。
理性消费,保护自身权益
网购作为一种便捷的购物方式,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。然而,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,也要保持警惕,理性消费,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只有消费者、平台、监管部门共同努力,才能营造一个健康、有序的网购环境,让消费者不再“口出不逊”,真正享受到网购的乐趣。消费者切记,遇到问题时,不要害怕,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,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维权之路或许漫长,但每一次的行动,都是对不法商家的有力震慑,都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守。
【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】
原创文章,作者:芽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46054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