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售正牌烟“一窍不通”:消费者频频踩坑,行业乱象何时休?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网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在享受便捷的同时,一些不法商家也瞅准了机会,将目光瞄准了烟草制品这一特殊商品。不少消费者反映,在网上购买正牌香烟时,遭遇了“一窍不通”的窘境:要么是收到的香烟质量堪忧,与正品相差甚远;要么是付款后迟迟不见发货,卖家玩起了“失踪”。
“正品保证”成空谈,消费者维权路漫漫

“我真是太相信他们了,说什么‘正品保证,假一赔十’,结果到手的烟,味道根本不对!”化名李先生的消费者愤怒地说道。他近些天来在一个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条标价不菲的“中华”香烟,收到货后却发现,烟支的包装粗糙,烟丝颜色发暗,吸起来口感也与正品相差甚远。
李先生随即联系了卖家,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,甚至直接将他拉黑。无奈之下,李先生向平台投诉,但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,维权之路异常艰难。
像李先生这样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。化名王女士也表示,她曾在一个微商处购买过“玉溪”香烟,卖家承诺“绝对正品,支持验货”,结果收到的烟却是劣质假冒产品。“我找了烟草专卖店的人鉴定,他们说这烟肯定是假的,根本不是他们生产的。”王女士气愤地说。
这些案例并非个例,而只是冰山一角。在网络上,打着“正品”旗号售卖假冒伪劣香烟的现象屡见不鲜。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正品烟的信任,以及对网购的便利性的追求,大肆销售假冒伪劣香烟,牟取暴利。
“障眼法”层出不穷,监管面临挑战
那么,这些不法商家是如何在网上销售假冒伪劣香烟的呢?据业内人士透露,他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“障眼法”:
* 伪造授权证明: 一些不法商家会伪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,或者盗用其他商家的许可证信息,以迷惑消费者。
* 虚假宣传: 他们会在商品描述中夸大宣传,声称自己是“一手货源”、“正品保证”,甚至承诺“假一赔十”,诱骗消费者上当。
* 利用社交平台: 一些不法商家会利用微信、QQ等社交平台,建立“烟友群”,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,降低消费者的警惕性。
* 异地发货: 为了逃避监管,他们通常会选择异地发货,甚至从境外发货,增加监管的难度。
* 模糊概念: 他们会使用一些模糊的概念,比如“出口烟”、“特供烟”等,来混淆视听,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买到的是正品。
这些“障眼法”让消费者防不胜防,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由于网络交易具有隐蔽性、跨区域性等特点,监管部门很难及时发现和查处这些不法行为。
打击网络售假,需要多方联动
要彻底整治网络售假乱象,需要多方联动,形成合力。
* 平台需加强审核: 电商平台、社交平台等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,严格审查其资质,并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,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。
* 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: 烟草专卖管理部门、市场监管部门等要加大对网络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,严惩不法商家,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* 消费者要提高警惕: 消费者在网购香烟时,要选择正规的渠道,仔细辨别商品信息,不要轻信“正品保证”等虚假宣传,并保留好购物凭证,以便维权。
* 行业协会要发挥作用: 烟草行业协会要加强对行业的自律管理,引导企业诚信经营,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
只有多方共同努力,才能彻底清除网络售假的毒瘤,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、放心的购物环境。
网络售烟“一窍不通”的背后,反映的是监管的缺失和利益的驱动。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,采取有效措施,严厉打击网络售假行为,还消费者一个清朗的网购环境。同时,也提醒广大消费者,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,一定要提高警惕,擦亮眼睛,避免上当受骗。

【来源:中国青年报】
原创文章,作者:yan_h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37828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