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幕!缅甸烟“食不果腹”背后:是谁在铤而走险?
近日,关于缅甸烟草流入国内市场的讨论甚嚣尘上,尤其是“食不果腹”这一说法,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?谁又在冒着巨大的风险,将这些烟草带入国内?

“食不果腹”并非指缅甸烟草本身出现质量问题,而是指其低廉的价格对国内正规烟草市场造成了冲击,使得部分烟草零售商利润空间被压缩,甚至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。化名张三,一位在南方某小城市经营烟酒店多年的老烟民,向我们透露了其中的一些内幕。
“以前,我们主要卖的是国产烟,价格稳定,利润也还行。但近些年来,缅甸烟开始大量涌入,价格比国产烟低很多,顾客都跑去买便宜的了。我们正规渠道进货的,成本高,根本没法跟他们竞争。” 张三无奈地表示。
那么,这些缅甸烟是如何进入国内的呢?

化名李四,一位曾经参与过边境贸易的知情人士透露,主要渠道是走私。“缅甸烟的价格优势主要在于税收成本低,加上人工费用也比国内低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,就铤而走险,通过各种渠道走私到国内。”
这些走私渠道可谓五花八门,有的通过边境小路偷偷运送,有的则伪装成其他货物蒙混过关。为了逃避监管,他们甚至会选择在夜间行动,或者雇佣当地村民帮忙搬运。
这些走私进来的缅甸烟,往往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检疫,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。化名王五,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:“我们查获过一些走私烟,有的包装简陋,有的甚至发霉变质。消费者如果长期吸食这种烟,对身体健康肯定会造成影响。”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走私烟往往没有中文标识,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。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进一步牟利,甚至会用假冒伪劣的烟丝来填充,以次充好。
那么,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这些走私烟呢?
除了价格低廉之外,一些消费者也抱有“尝鲜”的心态。缅甸烟的口味和国产烟有所不同,对于一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烟民来说,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然而,这种“尝鲜”的背后,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走私烟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,扰乱了市场秩序,也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。

面对这种情况,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监管,严厉打击走私行为。同时,也呼吁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,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烟草制品。
打击走私,维护市场秩序,保障消费者权益,任重道远。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彻底铲除走私烟的生存土壤,让“食不果腹”的担忧成为过去式。未来,希望相关部门可以继续加强监管力度,从源头上遏制走私行为,让消费者能够安心、放心地购买到正规渠道的烟草制品。同时,也需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不要贪图便宜,选择正规渠道购买,保障自身权益。
【来源:中新社】
原创文章,作者:纯纯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lzhjhbgs.com/30673.html
